在一次干部座谈会上,主持人一再提醒与会者讲实例,讲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但一天下来仍是千篇一律,个个如念文章、读文件。结果弄得听者呆坐,记者叫苦。现在某些干部学历挺高,文化不低,却为何“不会说话”了呢?: e; p% S9 J* G% l
细细观察有三种“不会说话”:
0 h. t& b: |: ?) D+ }, s0 b0 U* r s" L, z2 Q$ L) z& n
一是离了稿子不会说。) o1 x" O6 x0 }. ?/ ]- c
某些干部张口就是拿稿来。讲话必要稿子,甚至主持会议的几句开场白、结束语,包括感谢、鼓掌之类的话也要打印工整。真不知道这样发展下去,请客宴宾是不是也要备下“请饭词”,与菜单同步置于桌面,每菜一句,直到“再见,慢走”。讲话不是不能用稿,重要的场合不仅必须用稿,而且还要反复讨论几易其稿。但如果没有稿子就不能讲话,这已不是说话的能力问题,而是为政者的为政资格问题。
+ y$ `' b$ P* l" ]$ C7 @" k; D
' s+ _) W. b, w二是交流性的话不会说。4 R6 ]- _- X0 m1 p8 Y0 v6 m
常见一些讲话者一念到底,听者反应如何、会场效果如何全然不管,讲完了就完了。讲话是一种交流,在会场上讲话虽不能如朋友聊天那样一来一往,但总要看看听者的眼神专注不专注,会场气氛集中不集中。许多会开得不生动,讲话不引人,就是因为讲者缺乏这种随机应变的本事。4 q6 K6 E {2 z( I& Y
成语“对牛弹琴”,就是说不看对象,不求效果。人家来开会,听你讲,是带着问题来,想解决问题。对这些不管不顾,只能说明讲话人或是官僚主义应付差事,或是不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变的智慧。如果考察干部,只看这一条,就能看出他的工作态度及智商的高低。' K2 Z) ^! @, x5 e6 b" w/ W
# U1 h; e5 K7 {- v& i1 W9 S! F三是举例说明不会说。
, P, M u3 z8 h( l 这说明他没有干多少实事。人总是在用思想指导行动,干部指导工作除了有思想,还要有典型,这叫有虚有实。但许多干部在讲话时却只虚不实,你让他举例说明,他做不到,即使做了,也例不证理,驴唇不对马嘴。因为平时本来就少调查研究,心中没有典型,没有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悟出的道理,从来没有完成过一个实践—理论—实践的全过程。一个不会用自己亲力亲为的事例来说明问题的人,在思维上必然没有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功能,在工作上也绝对不会有什么新创造。! m7 [$ L6 F9 I& b Z" k% j
# ? b/ F! X" n2 z) u" V 如果离开稿子不会说,回答问题不会说,举个例子不会说,还会说什么话呢?就剩下官话、套话、虚话、假话,工作也成了演戏、念台词、走过场了。这种干部要之何用!
: O4 H- {) C |9 R: H7 x3 Y! x7 r9 z (作者:梁衡 来源:思想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