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家风与家规

[复制链接]
许语 发表于 2014-2-27 00: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3 j; K' o0 D! e& e3 [4 P+ t    一方面,任何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家庭里成长和成熟,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他(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凡事要有“风”和“规”,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正确的良好的风气和规矩,如果长幼无序,吊儿郎当,任意随便,既不守国法,又不重道德,甚至人际关系很紧张,怄气打架,家庭暴力,不一而足。那么。也就谈不上家庭关系的和谐与正常维持。% |' w6 X0 k) e6 M
  家风问题有两个要点:  I; B) O7 X" V/ g" f5 ~
  一是风要正,要有档次;
3 c, ^1 e2 h; I2 V  二要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几代人共同遵守。成为一种习惯动作,而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强制。
$ ?% A7 l: `, r0 r' u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红灯记》里的唱词,包含了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的关系。我们分析成功人士的经验之道——比如自立、拼搏、刻苦,比如仁义、助人、涵养:常常可以从他们的家庭环境中寻求到基本来源、基本点。
1 O7 T: x  R. y& v9 ^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提倡家庭要“积善”。明代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当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B# Q+ m0 L( u4 ?0 n( E, t
  《朱子治家格言》还涉及了家与国的关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8 }' T  @- V/ K% H. H1 K7 q  今天的时代当然远非明代所能够比拟,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的许多“老规矩”也必然地被历史所淘汰了,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比如“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都应当被抛弃了,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不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去认真借鉴“好东西”。0 f3 v( z: L  P  ?. E' `; g: k
  说到“家风”问题,有一点值得强调:道德与法律这样两条杠杠到什么时代、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坚持遵守。
) x# G0 L# K% }' t$ z* g2 G  家庭关系中通常涉及的是道德问题,比如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礼让,设身处地,善解人意,甘愿吃亏,等等,注重道德自律的家庭成员,才能够在家庭中享有威信,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6 {) W' c7 u! Y$ A% U+ z2 V' g
  当然家庭关系中也有法律问题,比如个人隐私,财产继承等等,这样的问题完全依靠道德自律往往就解决不周全,而且弄不好还会“显失公平”,于是就需要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相关的方方面面。比如财产的婚前公证,家人(包括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借贷必须有书面的字据,等等。这看起来有失人情之常,实质才是真正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相互尊重,3 V& ?) g, h( {" C- Y6 V0 b. z8 C/ z
    今天讨论“家风”、“家规”的现实和长久意义。
7 I0 d1 M8 _+ l  B9 g! [9 M  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大发展,许多新东西出来了,比如“官二代”、“富二代”近年又出来“拆二代”。从家庭关系这个视角看问题,所谓“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相当程度上都不是年轻人自己人生努力的结果,而是对祖宗、父母的“天然继承”。正因为“财富和幸福来得太过容易”,这些年轻人最容易堕入骄奢淫逸,无所作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也最容易失去道德荣誉感和奋斗精神,如果加上有的家庭的“家风”、“家规”本来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年轻人们就很可能成为类似旧时代的“纨绔子弟”和“恶少”类人物。  S- F0 J) f4 k; Q6 k! W
  家庭连着地方、社会和国家,所谓“家门不幸出孽子”,必然祸害社会,成为家庭、地方、社会的破坏因素。这是我们今天讨论“家风”、“家规”的现实和长久意义之一。( G8 L& _7 p0 s: R8 y+ I8 d3 E
    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 \8 D) G$ B/ ?  ~1 r/ j  z+ ?+ k
  一个人在家庭中尊老爱幼,谦虚谨慎,克勤克俭,严格自律,讲原则,重正气,他(她)在单位里、社会上也必然能够表现良好;反之,一个人在家庭中我行我素,没规没矩,无法无天,无情无义,耍奸使坏,损人利己,既不把道德要求放在眼里,也不把法律规矩放在眼里,比如在家庭财产问题上,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尊重人,甚至在与父母的关系中信奉“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视“吃父母”、“啃老”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而当涉及赡养父母、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成员,则就是另外一付恶劣的态度——“拔一毛而不为”。这样的人,久而久之,就不免成为家庭的孽子,社会的败类。
0 H# \/ ^$ F4 ^# n( N! d# p  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对于青少年来讲,要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自我修炼。
& X2 |, w/ m" y' X' z6 P  从这个意义上讲,上一代、老一辈,就应当起到一个正面影响的、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7 M& \% J* g4 L' v3 P+ h  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长辈,对于养成好的“家风”其作用举足重轻。
! w! D' V6 r3 n: C0 \: p  可是我们痛心地看到:近些年来一个又一个被揭露出来的贪污fubai分子、“裸官”之类,以及那些尚未被揭露出来的有这样那样经济犯罪问题的干部人等——他们往往都是各自家庭的主要成员,那么他们的这些危险表现,只能说明这样家庭的“家风”教育一定成问题!这些人一定会因为自己的违反党纪国法而身败名裂,而且必然祸及他们的家庭成员,请问:当他们罪责加身,锒铛入狱,何以面对自己的父母长辈、妻儿老小?如何侈谈对自己的下一辈去进行“家风”教育?  j/ L2 M6 w8 i+ l( A* x0 V
  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风、家规”,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且事关党风和社会风气,是时代的事情、国家的事情。
% B. U% x% s6 U5 R* h  e8 [* \( K
. D) S- b5 n/ ?! a, g; x8 C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小小不会丢 发表于 2017-8-2 21: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家风、家规”,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且事关党风和社会风气,是时代的事情、国家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10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