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3 l4 U2 r) Q& `# D: h
& r1 m$ `% y+ M" ?$ A: ^! D
叁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 {% \3 W+ A$ L9 G- a" _ 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心迷就会苦,心悟就自在。心善即天堂,心恶即地狱。人的观念不正,就不能正业;观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会错误。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2 `' Z. i' U% z0 c4 ?2 x* {3 {, O- {# M% P: P
谈智慧* \5 ~0 K4 d6 y! Z7 p Y: B/ J
真正的解脱是在众缘中付出而得,也是在众缘的烦恼中解脱。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的快乐。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人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人都是因为太聪明了,分别的事多,矛盾也多,才会执着想不开。每天的人事物,就是活生生的一部经,除了可增长我们的智能,又可藉外境将心修练得如如不动.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专念一,从事入理,即能产生智慧。「道」不是在文字上求,应在日常的人事中磨出「定力」,由「定」而产生「慧」。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能谦虚则能建立美满人生。争,只能「为善竞争」、「与时日竞争」。& w+ ]# V% T4 h9 X! G) [
# g' e, A3 P/ l- s$ e( ] 谈烦恼
) W3 Q4 s! U! |- S+ n: S7 _ 有些人常常起烦恼─因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却有意的接受。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人生多欲为苦─人常被「欲」所牵引造业。烦恼就像一条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触动它,蛇就会咬人。人生有烦恼,皆源贪、瞋、痴叁毒所引起。人都因為有一个「我」作中心才有烦恼,所以要将「我」看淡些。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即成忧愁。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遮蔽了。
+ E/ ]7 t- d3 a) A
. p: s7 g/ ^. A: I 谈幸福9 c: \ Y! w7 l' ?" I: h: g
能为人服务比被人服务有福。多原谅人一次,就多造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自造福,自得福缘。求福寿倒不如求平安,平安就是添福寿。以亲切的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7 [: w/ c ^
8 r7 x. H( b, f 谈声色
A5 ]) W( b" F/ I7 N 人与人相处,都是以声色互相对待。讲话是声,态度是色,与人讲话要轻言细语,态度要微笑宽柔。听话、说话要完整,不要只拣前一句、后一句,合起来刚好尖尖地刺进人心。对人要宽心,讲话要细心。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悦感。要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皱眉和微笑都是一个动作表情,何不微笑?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开口动舌、举手投足无不是罪。8 ?/ W% F( v9 p" c
* ^% t' z9 g) t+ B" I
谈因缘 Y0 p3 l8 a7 Q4 h- m( N* P4 O5 {) z
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属;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每天要感谢父母与众生,一生所作不要辜负父母与众生。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来就在一个循环中。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缘,一旦因缘消逝,想做就来不及了!, m+ w) g8 X) q y: a! v
4 f1 w1 e; Z$ f
谈家庭
d+ e, n9 D+ X! \ D' P 家庭不能只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应着重心灵沟通,使亲子、夫妻间和谐、圆满。鸟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与人相处要去除我执,扩大心胸,客客气气,互让互爱。人生多病,身体四大不调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会动盪不安也是病。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应该常常起欢喜心,天天為自己的家祝福。社会型态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热育源自於个人修养。
1 o* m$ M. y. }2 E, ?9 M' m Q9 n
5 ^' H% H1 g1 P! z& M 谈本分
, j& S2 q' G# x 不求身体健康,只求精神敏睿;不求事事如意,只求毅力勇气;不求减轻责任,只求增加力量。我们要安分守己,守住清净无為的心,让心时时寂静。人应时时「居安思危」,莫等「危时方思安」寧静最美,安定最乐。- ~5 Q# T8 e. T9 s: {
! |! |# w( x5 O8 w& D2 C
谈因果3 ~8 B* g7 A6 x8 v) v# j
一念之非即种恶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健康时,多做善事,多造善因福果,铺好人生健康之道。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面对业力不要埋怨,要用宽谅和乐的心来代替埋怨。! V0 _- t' m. L3 l# `
0 ~6 R; i$ {$ i: j8 ^ 谈毅力2 Q" g3 b& o( J. _( Y& k- i5 [. a# s
苦勇气不可,信心不可无,世间没有不能与无能,只怕─不肯。不管路有多远、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都能随分随力尽量去达成目标,此即「毅力」。干象徵毅力和耐力,要成就大业,必须拥有苦干的精神。人所以缺乏力、勇气,是因為好逸恶劳、玩物丧志。恆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难与阻碍都能突破。人要克服难,不要被难克服。8 o( B) g) G% p! m" Z7 g
1 b% E; {( W- E 谈情爱1 ~, ]* ]3 W/ i6 h( \
有力量去爱心 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要培养一分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回收,就不会有烦恼。爱要有所求的爱,是无法永久存在的。能够永久存在的,是那分无形、无染且无求的爱。要浓淡合宜,像清茶淡香;若是太浓,则苦得喝不下。以妈妈心爱天下的眾生,以菩萨的智慧教育子女。
) v* _ n# X* j: k j* g" z7 J
; W2 p) I, w: O8 ` 谈愿力
$ A. Y& j |) `7 O1 R 任何事都是从一个决心、一粒种子开始。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无限的可能。千里之路,必须从第一步开始;圣人的境域,也是自凡夫起步。要提起就完全提起,要放下就全心放下。发心容,恆心难持;光说不练,无法体悟真理,实践道法。发愿必须发利益眾生的大愿,并且随时随地身体力行。/ g8 ~$ E B7 U" t6 M. A9 Y
; r$ d# {- k) K( e
谈人生
2 `+ d2 c, S d 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慒慒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造福人群。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萎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义。美满的人生,不在物质、权势、名利及地位,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情谊。所谓看开人生,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所谓看开人生,并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能及时行善;也不是什麼都没有,而是什麼都知足!人生几十年的成就,都是由每一天的言行累积而成。所以,要照顾好每一天的言行。人生就像走钢索般,如果不认真往前看却一直往后看,一定会跌下去。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在人生道中就会活得很快乐。2 K! J7 U# F9 V; x
( m+ C$ H" B6 B! a( c6 U: B
谈布施* `. p4 i- H/ X# A9 f8 d
付出,就是最大的收穫。心安即是福,能做即是福,欢喜即是福,心宽即是福。能施与的人,比受施的人更有福。真正的布施,除了无欲无求,还要有感恩心。多一分付出,就能多一分成就。布施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一分虔诚的爱心。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捨,则非但没有功德,而增烦恼。
% V" M4 r, q. ^, ]3 }
$ F/ M% o; _6 k0 s 谈实践4 v' `/ C" |- B7 R3 ^1 ~3 O
发生要发在脚底上,不是发在口,只说不行。没做坏事是人的本分,心好却不付诸行动,等於没做一样。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力行,等於是空话;再好的事,如果不按正理而行,难以竟其功。社会的进步不是用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W( S1 C" o" I( ]: _, t
8 R+ l) e0 t: q4 v0 Y$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