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写稿了,说起写稿还是情有独钟。) z1 X; p% Q1 Z0 n
2 e& G( f* t1 n
曾经为写稿付出过大量心血,多年的实践后总结出两句话:第一句是初稿要快,改稿要慢,初稿要一气呵成,改稿要字斟句酌;第二句是初稿是基础,改稿是升华,初稿是毛坯房,改稿是精装修。
T9 t* ^1 r; a, ]" Y$ z3 l' }. V3 |( ] G9 d+ ?
房子能不能卖个好价钱,精装修是很重要的,同样,文章质量高不高,修改也是必不可少的。
' [$ J9 X1 `- Y3 C8 W. u: V/ f9 ~ f, |
写稿必须有大量的积累,用学外语的理论来讲,要有一定的输入量,有了“听和读”的输入,才有“说和写”的输出。对写作而言,同样需要输入,否则很难输出文章。) k) |' a! q }# J
$ e) G& I. @4 U* X! E4 [8 m/ M 输入有两种途径:一是广泛阅读,二是保存资料。广泛阅读解决开阔性的问题,保存资料解决准确性的问题。
+ q! N7 @! u( O8 [/ U- R6 i2 n5 f( X7 }
阅读面要宽,除了本专业的书,还要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人文社科类书籍,广博的知识面能够让一个人在专业的基础上更有品味,更能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7 Z0 x0 j* F" j
2 R7 y- H7 X0 z& K0 D7 n0 m
保存资料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是随身带个小本本,看到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抄下来,钱钟书等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也都有这个习惯,毕竟好记心不如烂笔头,抄下来的东西今后引用的时候心里就有底气,不会觉得模棱两可。再一种办法是剪辑报刊,我以前因写稿之需,为更多地积累素材,订了24种报纸,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研究报纸,把重要的文章都剪下来,分门别类地存放,一旦需要相关素材,很方便地就能提取。现在互联网的普及,查询和保存资料更方便,只要点一下“复制”和“保存”,问题都解决了。科技让人更省力,使学习更高效。
& u) h* X6 m9 k
: y7 U5 K5 {+ t2 B 有了阅读基础后,还要勤于思考,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分析,不能一味地采取拿来主义,要在阅读中培养独立判断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最后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6 g$ f( n5 l; P: f+ q1 m" |- W( r( Z' a
材料积累得多,问题思考得多,自然就会产生灵感。
$ o, `4 w7 ^: X2 T% G0 d; S0 w' r9 i* |8 Z
灵感随时出现,尤其是在旅途中,火车上一曲舒缓的音乐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汽车窗外的一幕场景激起对人生的无限遐思,飞机直冲云霄、腾云驾雾的美妙感受引起思绪的飘荡,每每此刻,思如泉涌,落笔成文,虽然深知自己的文章缺乏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性,但毕竟是对生活的畅想和生命的感悟。
8 m r9 |, J' c1 M1 u7 Q1 |, ?" `) @# Z# b1 K$ u# C7 z
很多名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我非常欣赏的新东方俞敏洪曾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后来实在忙得顾不上,由日记改成了周记,写日记的好处:一是给生命做记录,二是促使人不断思考,不断改进,不至于活得浑浑噩噩。
* M$ R a5 Z' F7 Y; m5 y9 |3 V+ A6 r! n# w& ^; n
灵感是一闪念的事,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个新奇的想法,当时没有记下来,过后再也想不起来了,所以我不论走到哪里,随身带着笔和纸。有时半夜醒来,灵感突然袭来,连衣服都顾不上穿,赶紧开灯进入写作状态。' z3 ?' R w, A" O
) e/ o' `5 O- |! v4 D 写作需要安静的环境,坐到人来人往的办公室里很难产生灵感,也很难引发写作的欲望。多年来养成了夜间写作的习惯,独自一人关在房间里,从晚上8点到凌晨2点是我的最佳写作时间。
' I5 q& R1 Z8 E. N( Q4 {3 k; k2 `
# X& L8 P$ @& @ 初学写作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写得多了,就觉得任何一点陈芝麻烂谷子都是创作的题材。只要拿起笔,就有无数个话题,也有写不完的内容。
[! u* X8 E* B7 n& h' N) o1 W) v- X o9 v; ^& z( q
写作是实战性很强的一项技能,只看那些教人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的书,而不亲自动手去写,可以说是没什么用。相反,不看任何写作书,自己去多写多练,认真琢磨,很快就能提高写作水平。
$ I L4 k7 d$ F4 K
: Q$ [) T+ K6 M4 ~: a9 P! r 每次到书店,看到层出不穷的各种公文写作教程,就觉得出这种书的人很功利,买这种书的人很偷懒,不付出辛苦和汗水,靠别人的模版就想获得一门技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4 E8 s, W+ ?' O
; n s3 s) X. b# V9 _# g2 h% I' `8 O
初稿完成后,文章只做了一半,接下来的修改,才是精工出细活。+ F9 Y- X: E# d/ }. Q
- |# V* a$ J/ y9 B! t; J% ?2 F' f
改稿也是很有学问的,初学写作最好是请水平高的人来改,人家一眼就能看出你的问题,当自己的水平逐步提高后,就可以自己修改。我的初稿往往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每次稿件写完后,都不厌其烦地修改,有时候把后面的段落提到前面,有时候对和全文主旨关系不大的一整段全部删掉,尽管这段文字本身很好,但考虑到全文的整体性还是要忍痛割爱。
7 D; b0 B. _1 z# e5 w8 C8 [4 \1 H1 k. r* }# D _6 Z
结构上的问题解决后,更多的就是语言层面上的加工和润色,语言的运用和锤炼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研读和学习别人的文章,借鉴、消化和吸收他人的长处。# m3 \% X- O6 x1 J& G" ?
+ Q# U' g4 T) F5 m9 l& I; L4 k" t* a1 ? \: {& S& ^3 \6 W" s4 U1 O. z
通过写稿来提高思想性,通过改稿来增强严谨性,这也算是写作给人带来的副产品,这个副产品不仅有益于做事,更有益于做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习写作还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文/帖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