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一些干部热衷于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所谓的“做人”上。你好我好大家好,绞尽脑汁在拉关系、聚人脉上做文章,而不愿意在埋头做事、攻坚克难上动脑筋、下功夫,这种现象值得一议。$ S+ o6 I, y- y' h2 e9 b2 \
# z4 {5 Q) f9 \4 {6 M5 s4 b
做人与做事,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两个基石,也是贯穿于每个人一生中的两条平行线。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和前提,以什么样的原则和态度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影响了做什么样的事和怎样去做事。从这个意义上讲,注重做人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 u3 X# G% |$ r; ?6 b- A$ m9 o9 v# [1 |5 \) n$ u
问题是,一些干部在做人的问题上出了偏差、变了味道,他们往往不是堂堂正正做人、做堂堂正正的人,而是热衷于做这么几种“变形人”:明哲保身的“老好人”、吹吹拍拍会来事的人、拉拉扯扯搞小圈子的人、包装炒作善作秀的人。这四种“做人”都不是做人的正途。
6 |% ?* u% n3 F6 m: n, M" l, w9 d$ R, ?! M: y
俗话说,“打碎碗的往往是洗碗的人”,从现实中看,有时事干多了的确会遭人议论、被人妒忌,被说成“出风头”、“好表现”,甚至还会一不小心得罪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人重“做人”少做事甚至不做事,反而有好处、有甜头。在这样的不良现象影响之下,一些人抱着不干不够意思、干点“意思意思”的想法,浅尝辄止、敷衍了事,只求“过得去”。更有甚者,一门心思琢磨所谓的“做人”,不愿也不敢真正地做事。$ Q0 T2 M/ \+ t! i
& O7 Y! ^5 J: e* x
一些干部“做人”重于做事,归根结底还是责任心、事业心缺失,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作祟。重所谓“做人”,说穿了是为一己私利,把功夫做在平时,以便关键时能够多点人缘、多点选票,以免临时抱佛教,输在“临门一脚”上,希图变“现货”为“期货”。这种“做人”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是真心做人、真诚待人。如果让这样的“做人”态度和方式大行其道,势必会把党内同志间的关系搞得庸俗,势必会让正派做人、认真做事的人伤心窝火,起到很坏的导向作用。& K, Z7 M# k3 I# x/ w
7 }+ Y6 {/ W2 j' @, N! a1 A4 s
做人是一门大学问,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人生大课题,对领导干部来说更是如此。解决好这个问题,取决于有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决于由此“总开关”而派生出来的事业观、名利观和荣辱观。真正的做人,应该想清楚、弄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讲原则、有底线,做老实人而不做“老好人”,正派而不作派,做事而不作秀,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G; U$ ~, F( I& N
0 a! B1 r3 n! h* Q解决好这个问题,还需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在制度设计上保证干部能够“只管干事,不用找人”,让埋头干事的人靠前、只会“做人”的人靠边。看票而不唯票,既看一时更看平时,发挥好组织和群众的作用,加大民意评价在干部表现问题上的话语权,让各级干部心无旁骛地干事、毫不懈怠地做事。
, o0 G' z8 ~7 ?. g# I0 ` h9 B作者:徐文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