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N! E1 i: p: I1 ^+ f S 三、准确界定名实是表达自己观点的基础 " W: h) t/ U* {
% | l i: ^/ I+ n
名实辨析的目的,是要做到名实相符,保持概念及其内涵的一致性,保持论点和论据的一致性。这既有利于发现敌论文章的逻辑漏洞,也有利于保证自己文章的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但是,虽然任何语言词句都具有能指的多样性,而非只有固定的词典释义。而且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拓展,词句的能指性会更加丰富。对同一“名”会有新的解释,形成新的名实关系。然而通常情况下,人们还是按照一般的、习惯的、常规的含义去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使得读者的理解和作者的本意一致呢?一个办法就是对名实做出自己清晰、确切、合理的界定,形成单一而明确的名实对应关系。比如《读者》2007年第6期刊载的粱衡的文章: 《人人皆可为国勤。该文的立论基点,就是作者从精神层面对“国王”进行的界定,即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以此为标准,推出了“普通人也可为国王”的观点:因为只要事业有成,即有成就感;身心自由,即有自由度;有朋友、有人缘,即有追随者。文章是有新意的,而这个新意之所以能立得住,基础就在作者对“国王”精神内涵合理界定,确保了文章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做到了名正言顺。 3 E( {( v" b' F! O( S' U
: l/ @# t1 @! \5 u) M 四、准确辨析名实是准确用词造句的前提 ) c$ c( i& }+ i3 D3 y0 ? M$ c " j; X- V# o5 G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