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秘在线 于 2012-5-27 13:32 编辑
% k. q: W+ H, k8 d$ b4 D# S. Y5 R; T6 u% c& s. N. {5 ^% k
一、 乘车。
9 p; F: x9 B& O. ]# ~1 [
: _2 [. j. e5 ?& b9 Z& b" j 乘车礼节应遵循"客人为尊、长者为尊"的原则。 . N& M% Q. O" e4 ]" o
上车时,应让车子开到客人跟前,要帮助客人打开车门,然后站在客人身后等候客人上车。若客人中有长辈,还应扶持其先上。自己再行入内。 & X3 q3 r( g y0 M
车内的座位,后排的位置应当让尊长坐(后排二人坐,右边为尊;三人坐中间为尊,右边次之,左边再次),晚辈或地位较低者,坐在司机边上的座位。现在私家车已逐渐增多,如果乘的是私家车,情形就正好相反,如果是主人亲自开车,则应把司机边上的位置让给尊长,其余的人坐在后排。下车时,则应先下,然后帮助客人打开车门,等侯客人或长者下车。 6 y% Y2 m1 C( \% H3 `
' Y/ J o4 s7 y) `+ L i; M 二、 介绍中的礼仪规范
: g0 w- g3 |" [) c
Q9 I2 ^& b& m( I 介绍就基本方式而言,可分为:为他人作介绍,被人介绍和自我介绍三种。 $ D' ? s! z; G0 D e
当你要将某人介绍给别人时,按礼宾顺序应该是:向年长者引见年轻者,不论男女都是按这样的顺序作介绍;向女士引见男士,向职位高的引见职位低的人,同时连同双方的单位、职称一起简单作介绍。在人数众多的场合,如果其中没有职位、身份特殊的人在场,又是年龄相仿的人聚会,则可按照一定的次序一一介绍。为他人作介绍时,应简洁清楚,不能含糊其辞。介绍时,还可简要地提供一些情况,如双方的职业、籍贯等等,便于不相识的两人相互交谈。如果你是单独介绍两人相识,应该事先了解一下他们彼此是否都有想认识对方的愿望,免得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在向他人介绍某人时,不可用手指指指点点,而应有礼貌地以手掌示意。
3 d- G' d: ?/ M+ i ] 当你自己被介绍给他人时,你应该面对着对方,显示出想结识对方的诚意。等介绍完毕后,可以握一握手并说"你好!""幸会!""久仰!"等客气话表示友好。如果你是一位男士,被介绍给一位女士,你应该主动点头并稍稍欠身,然后等候对方的反应。按一般规矩,男的不用先伸手,如果对方不伸手也就罢了。如果对方伸出手来,男的便应立即伸手轻轻一握。如果你是一位女士,被介绍给一位男士时,一般来说,女的微笑点头也就是合乎礼貌了。如你愿意和对方握手,则可以先伸出手来。
5 r; q' V9 f4 `. ] 当你想同某人结识,却又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介绍人时,那么不妨可以作自我介绍。作自我介绍时,可主动打招呼说声"你好!"来引起对方的注意,然后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也可一边伸手跟对方握手,一边作自我介绍。
: F6 b9 n3 b# O 在作介绍的过程中,介绍者与被介绍者的态度要热情得体、举止大方,在整个介绍过程应面带微笑。一般情况下,介绍时,双方应当保持站立姿势,相互热情应答。
) N! h7 i( W8 X2 i% M" h7 [3 J i( f$ _" `
三、 握手的礼仪规范 , V3 C3 q8 b; H. \% _
8 a+ F3 P; H. |/ h
首先是握手的姿式。一般地,握手的两个人手掌相握呈垂直状态,表示平等而自然的关系,这是最稳妥的握手方式。如要表示谦虚或恭敬,则可掌心向上同他人握手。而如果是伸出双手去捧接,就更是谦恭备至了。但切切不可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这通常是傲慢无礼的表示。握手时应伸出右手,决不能伸左手与人相握。 2 G o; Z. J( M$ O
其次是握手的顺序。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 Z- ?3 r7 V% i8 u
握手的力度也应注意。一般情况,相互间握下即可。如果是热烈握手,可以使劲摇晃几下,这是十分友好的表示。 ) O8 b4 _) F, Y6 B/ m6 [
握手的时间通常以三至五秒为宜,除非关系亲近的人可以长时间握手外,一般都是握一下即可。握手时应两眼注视对方的眼睛,表示诚意。 , C2 d9 ^4 c: j) i' q
: N" i" i# g' m0 P: A7 @0 b
四、 使用名片的礼仪规范 2 a' ^9 H) E3 p ~
2 s; q0 H1 J! K7 w
! r5 I6 ~* q6 c3 N! O4 V$ V% n 名片。公务人员在工作中使用名片,是职业的需要,它可以帮助公众认识和了解你;也可以使你掌握公众的有关信息。公务人员面对众多的公众,借助名片,可以建立起一个广泛的公众联络网,便于工作的展开。
F: c. ?' D, x9 K2 U 名片的一般规格是:名片的正面上方印有工作单位,中间印有姓名、职务,下方印有地址、电话。名片正面印有中文,背面往往印有相应的英文。 e5 T5 o* S2 k
当我们向他人递送自己的名片时,应说"请多多指教",同时身体微微前倾,低头示意,最好是用双手呈上名片,将名片放置手掌中,用拇指夹住名片,其余四指托住名片的反面。请注意名片的字迹应面向对方,便于对方阅读。如果自己的姓名中有不常用的字,最好能将自己的名字读一遍,以便对方称呼。 1 Y* P& l7 s/ H* L1 `
接受他人的名片时,也应恭敬。当对方说"请多多指教"时,可礼貌地应答一句"不敢当"或"随时请教"。接过名片,一定要看一遍,绝对不可不看一眼就收藏起来,这样会使人感到你欠诚意。看不清的地方应及时请教。看过名片后,应将名片放好,不要随意乱置,以免使人感到不快。' i4 V# N( E9 Q6 o* x: C
6 |- X* V0 q4 K: p; v5 P 五、 称谓的礼仪规范
: J h+ t9 s$ F3 r
- \7 ^2 l% d% D 礼仪要求可概括为"称谓得体,有礼有序"。称谓应符合身份。可以对方的职业相称,也可以对方的身份相称。在对方身份不明的情况下,采用以性别相称"某先生"、"某小姐"或称其为"╳╳老师",亦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特别是后者,即表示尊敬有礼又不使人觉得不妥,在文化艺术界,这样的称谓更为妥当,入留言还应符合年龄。对年长者称呼要恭敬,不可直呼其名,可敬"老张"、"老王";如果是有身份的人,可以将"老"字与其姓相倒置,这种称呼是一种尊称,如"张老"、"王老"。称呼时可借助的声调、热情的笑容和谦恭的体态表示尊敬。对同辈人,则可称呼其姓名,有时甚至可以去姓称名;称呼时态度要诚恳,表情自然,体现出你的真诚。
: }: w$ ]9 M* e6 {7 u 对年轻人则可在其姓前加"小"相称,如"小张"、"小李",抑或直呼其姓名。称呼时要注意谦和、慈爱,表达出对年轻人的喜爱和关心态度。0 I( z0 d7 A {% x3 t
. E$ H9 D! Y' ]5 y" x, d六、 交谈中的礼仪规范
* z, c; a1 {: P% b* X+ _、( z& m* W. _. Z9 z0 J1 W
, d- P9 E/ y7 H, C
交谈时的态度。
) ?& f; Z+ I3 Q: @* V 交谈时尊重对方、谦虚礼让。善于理解对方,然后因势利导地谈论话题。对别人的谈话,我们应当认真倾听,并鼓励引导对方阐明自己的思想。正确的意见,应表示赞同;不同的看法,若无原则性问题,不妨可以姑且听之,不必细究;若是事关原则,可以婉转相告,表述自己的看法,但不要得理不让人,使别人难堪。要避免一切直接触犯他人感情的话。在自己的言谈中,要避免一切独断自是的言论。 , ?: G+ r5 c( x( a$ r0 T: `( T
交谈中的形体动作。
+ V9 l' B' G2 p( b$ F 两人交谈时,最好目光交流持同一水平,这既又是相互尊重。说话时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目不转晴地盯着对方或目光冷漠地看着对方,这些都会引起对方的不快。谈话时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手势来加强语气、强调内容。但手势不能太多和幅度过大,这会使人感到不舒服,更切忌用手指点对方,这被视作是不礼貌的行为。 ; R8 d* b! e: H% W9 b; Q$ C& l
交谈时要注意语速和音量总量,要尽可能吐字清晰,不快不慢。讲话时声音要适中,以对方能够听清和不妨碍他人交谈为宜。
# L$ Z' y4 C: p1 \ `4 q: m
9 l' \( r2 d1 `& @& n9 O, w 七、 拒绝中的礼仪规范 、3 |7 C) n) a' E. X4 Q) K0 N1 L
$ [* f( j/ z( Q4 t' F1 ^8 ^! l* f 拒绝,与公众交往,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有时会碰到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需要我们说"不"字。为此我们要讲究一些拒绝的技巧,做到婉拒他人而又不失礼貌。 - x5 _# A( [# T; N
"位置置换法"。有的时候要拒绝对方时,可以朋友的口吻相待,将自己的难处讲出,请对方站在自己的角度体察和谅解。只要你态度诚恳,对方便不会再计较。 / o& ?% ]9 F; M: q, K, U# t! v, b: D
"先肯定再否定"。当对方提出的问题所需要你明确地表示"否定"的,你可先选取一个局部的枝节方面予以肯定,然后再对问题的主要方面提出否定,因为不是采用一口否定的形式,使对方有一个下台的机会,对方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2 n2 h4 X4 G& V/ [! M# z* V "让我考虑一下"。拒绝别人时,最好不要太快,稍微拖延一段时间,让气氛缓和些较好,若能避免当面拒绝则更好。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当面拒绝时的尴尬,又可使对方觉得你对他提出的问题,确实是经过慎重考虑才作出了回答。
* p0 e2 Y/ `0 L
/ Y+ i; y% h5 p8 ?: Y+ z 八、 道歉中的礼仪规范 + b& P; A3 j. k, a8 p+ X, \ h; P
1 ?! S" }$ L6 X; E- b
; I0 l5 b- D5 c" C! X) p; d/ c: p 由于我们工作的疏忽或失误,影响了公众的利益,那么,我们就应当及时说声"对不起!"以求得公众的谅解。这类情形在工作中是时常碰到的,小则是一些误解、纠纷,大则是被称之为需要"危急公关"的恶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现自己的言行有损于组织形象,或是组织的行为有损于公关的精神,便应主动道一声"对不起"。主动认错对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怨恨和恢复感情确有奇效。当我们道歉时,态度要真诚,是发自内心的表达歉意,决不可敷衍行事,做官样文章。道歉时,也不要奴颜婢膝,纠正自己的过错是一件值得尊敬的事,应当堂堂正正。 * v8 [' r9 J' R: }" v5 W
; N {) L# e) f) V# S
九、 聆听中的礼仪规范
R2 R" Z7 d. B3 O! e4 V0 ~
8 a7 M) w4 E+ k" s9 b; w y1 C. G# E O" s
聆听时要专一臻志,保持目光接触,仔细听清对方所说的话。不要三心二意,东张西望,这些都会影响我们听讲的效果。应当排除一切干扰:外界的嘈杂声音,内心不良的心境等,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
9 o; w8 S: V8 f7 v# d) |4 P 聆听时,要积极鼓励对方畅所欲言,表达尽自己的思想。听与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当听话者表现出聆听的兴趣时,说话才会有浓厚的谈兴,我们可以多用这种方式鼓励对方说话。 $ Y' e; t( y* f4 \
聆听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观察,俗话讲"察言观色",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们在表述自己的想法时,主要通过有声语言,即说话,但同时也会有意无意地透过无声语言,表达出更为隐秘的心理活动。例如谈话时的表情,兴奋或是沮丧;身体的姿势,紧张还是放松,它们同样也在透露着某种信息。我们若将说话者的言与行结合在一起作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
; q. _) o1 N% D+ D 聆听的过程更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要边听边想,努力体察对方的感觉,敏锐把握对方话语里的深层含意。人们经常会以婉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我们就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对方,而要"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做个善解人意的人,会赢得对方的尊敬,并让人乐于与你交谈。而我们也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对方的真实想法后,才能使自己做正确的判断。 ( Y* Q/ O- G$ S, _
4 t7 _ p% {( C( @! `" ^* I2 K' z
十、 打电话的礼仪规范
5 q( n6 F/ u. {! L" h2 c" [- X2 f4 S# J6 |; f
6 |* r* \" E9 U* y# { 关于打电话的礼节,我们可以归纳为礼貌、简洁和明了这六个字。
3 Y3 Y! O$ L; w" d 使用电话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简洁和明了。电话用语要言简意赅,将自己所要讲的事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办公室打电话,要照顾到其它电话的进出,不可过久占线。
7 A% z& b1 W0 |' w' s# [ 打电话。在打电话之前,请做一下准备,将所要说的问题和顺序整理一下,这样打起电话来就不会罗罗嗦嗦或者丢三落四了。
; _. J% w# s& m4 R2 H5 ?1 A 拨通电话后,应当先自报一下家门和证实一下对方的身份。如果你找的人不在,可以请接电话的转告。这时可以先说一句:"对不起,麻烦你转告╳╳╳……",然后将你所要转告的话告诉对方,最后,别忘了向对方道一声谢,并且问清对方的姓名。切不要"咔嚓"一声就把电话给挂了,这样做是不礼貌的,即使你不要求对方转告,但他为你接了这个电话,你也应说一声:"谢谢,打扰你了。"
3 K" q% P5 O, @4 c 如果你打的电话是要通过总机转接的,别忘了对总机小姐说一个"请"字,"请转╳╳╳分机",你的礼貌会使你得到礼遇的。
* _' E& S+ j, @; t电话通话期间,语言要简洁明了,事情说完,道一声"再见",便及时地挂上电话。打电话的时间,要考虑到对方是否方便。最好在早上八时后及晚上十时前,午间一、二点钟时最好也不要打电话,特别是年长者,通常都有午休的习惯。
6 U$ K5 O( F ]' ?) I( Q1 J4 S 接电话。当听到电话声响起时,我们应迅速起身去接,拿起听筒,若对方没有发话,你也可先自报一下家门:"您好!这儿是╳╳╳综合部",让对方明了你的身份。作为接话人,通话过程中,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讲话,并及时作答,给对方以积极的反馈。
- N! o/ V: c a/ ]# v( M0 X- \# Q 如果对方请你代传电话,应弄明白对方是谁,要找什么人,以便与接电话人联系。传呼时,请告知对方"稍等片刻",并迅速找人。如果不放下听筒呼喊距离较远的人,可用手轻捂话筒或保留按钮,然后再呼喊接话人。
: o8 y( ^% }7 y: t5 s1 B5 ~ 如果要接电话的人不在,打电话的人要求你转告的话,你应做好电话记录,记清:1.打电话者的姓名、所属单位;2.转告的具体内容;3.是否需要回电,以及回电号码、时间;4.对方打电话时的日期、时间。记录完毕后,最好向对方复述一遍,以免遗漏或记错。 / H \2 U% w0 f; S* D- h I
当我们接到拨错的电话时,应礼貌温和地告诉对方"您打错了",而不要粗暴地挂上电话。对方若说"对不起"时,你可以回答"没关系,再见!"
+ x- v3 `9 |: I7 @ 通话结束时,作为接话人,一般来说,应等对方先挂上了电话后再放下话筒。
* V6 r4 R6 }! V: e. Q& c$ z
: A. t* t; I# { 十一、 服装中的礼仪规范 4 H% Q9 G2 p7 o$ u. O# v
) S* d% j+ _# o- p3 n q2 Z$ `% P( J%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