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上,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将公款吃喝等浪费问题纳入刑法调节范畴”。全国政协委员李卫华也建议,把公款吃喝纳入刑法范围,像治理贪污受贿一样治理吃喝腐败。 商海春/漫画) o5 y5 v$ i5 n4 m* i. G7 P) T" F
% W% x, ?( ~# Y
公款吃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有效遏制公款吃喝,也一直是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都有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支招提建议,今年两会也不例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建议“公款吃喝入刑”。3 L2 D y; G( v
4 k' [; A4 l6 m) W* m
“公款吃喝入刑”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如果没有必要、在现实中无法操作,又该如何遏制公款吃喝腐败?
3 E- \" n# h% C4 P+ [( `$ ?* Q& C; X6 q6 \- f" K
两会:九三学社和部分代表委员建议“公款吃喝入刑”: f5 U& D/ M1 K! Q% C1 H
: W( ]$ u# ~5 |4 _7 t2 |
公款吃喝,从表面上看似乎不如贪污受贿犯罪危害深重,但实质上也是一种腐败,甚至是一种范围更大的腐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遏制。, x# U! v' x+ i3 A
% ^) @3 ~% Y4 P( P 在今年两会上,九三学社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了提案《关于遏制公款吃喝的建议》。《建议》中提到,目前,全国一年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元。. _, @, i, o2 Z0 M) Y
: B& l5 W% f* Q& a+ c 九三学社中央针对遏制公款吃喝提出了5点建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将公款吃喝等浪费问题纳入刑法调节范畴,用法律来规范官员和公务员的公务行为,让浪费有罪深入人心,让惩治包括公款吃喝在内的各种浪费行为有法可依。
0 a& s! D4 m! q M' O# d& g& x, s! H' i8 w2 P: e2 p# X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安徽省工商联主席李卫华也建议,借鉴意大利刑法把公款吃喝玩乐定为贪污罪,把公款吃喝纳入刑法治理范围。
' ~- V* R" B. T6 h1 @
1 Q) t- K( ^, j7 P, j5 w1 b 李卫华认为,公款吃喝浪费大量国家资财,也吃坏党风、喝痛民心,损害党和政府形象。虽然频发禁令,但各种名义的公款吃喝行为屡禁不止,“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5 p& U% }5 u5 T7 P% X$ g& A4 I/ k& I; M: J* G+ X/ X
李卫华分析说,相对于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国,我国公款吃喝可以在会议费、出国费、培训费、调研费、科研费等合法的项目下报销。一些领导认定“接待无小事”,逐渐形成了“想吃就吃”、“不想吃也要吃”的接待体制。而且,由于公务接待的主体是领导干部和其他公务人员,加之信息和权力的不对称,使得公务接待中的问题带有一定的隐蔽性,易形成“上级不好监督、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的局面。
4 W0 |0 ^6 J9 ]7 Q4 j& V1 r! x3 d' R5 D7 `- O9 l6 l
李卫华建议,将治理公款吃喝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纳入刑法,像治理贪污受贿一样治理吃喝腐败,“无疑能让更多的公款吃喝者有所顾忌和收敛”。# G. R5 C( |9 k% {0 a7 N
' T: R1 l \8 P* i' H “公款吃喝者侵占和浪费了社会财产,应当对此通过立法定罪。”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则建议,修改刑法设立“挥霍浪费罪”。
7 p% l" \# Y6 ^! I) @0 K4 Z' o$ S; Z O0 j8 W* i* M2 z1 T: H
正方:“公款吃喝入刑”才有威慑力
5 s$ z" e, u$ j* F% t7 c y6 Y$ E8 I. r, m& o5 r0 L5 z2 Z
治理公款吃喝,我国并不缺乏相关的条令和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都对公款吃喝有明确的规定。4 M$ q) ?$ D1 {. S) D3 H& w
) w+ h b! [8 I, [. I1 O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认为,多年来整治公款吃喝不力,有多方面的原因,如财务制度存在漏洞、监督不力、审计跟不上等等,“公款吃喝入刑”是个“靠谱的建议”。
: p# h; G# u( Z
- L# f6 |$ o4 C* v* G5 @1 w. l" f 据林喆介绍,国家层面很久以前就有过将相关规定“入刑”的考虑,但始终未能付诸实施。事实上,“入刑”并非难事,所有的条例条文都是现成的,提请人大审议通过即可。 A J0 i5 W, _0 Y3 X+ E7 n3 u
8 Y1 K9 [5 s! [9 J
“公款吃喝入刑”,从理论上看,会对反腐败起到作用,因为奢侈浪费行为往往是贪污受贿等腐败犯罪的直接诱因。8 {6 x# |% j; [6 d
) A+ I6 f; o9 N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也充分认可“公款吃喝入刑”。他指出,“像一顿饭吃掉13万元这样的事,在有证据的情况下,显然是应该获罪的。”
2 o4 O: ?' z. G" q- O1 V& r& I1 M8 m( z6 P @; g
“我们的目的,不在于能抓出多少这样的人,而是需要这样的威慑力。如酒驾,像高晓松一样被刑拘且闹得轰轰烈烈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简单处理,但司机的意识提高了很多。”叶青强调,“严重的入刑,相对较轻的则罢官,这些措施都值得考虑。”, Q- w; _9 j) X: Z6 O) s8 [3 A0 S
+ ^3 g8 K- \! [! l( M! L 叶青认为,从总体上说,“入刑”一事可以先做起来。另一方面就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改革事业单位。两方面最好并举,产生一种威慑力。0 S3 Q2 d7 I5 [' v- G O/ Q
) x Y, J: B9 D$ C( I# G
2 N( S% \( Q5 N" f$ w% \) M9 C6 }
& o, U4 y/ q( w% w5 H3 b+ o [7 Q( G反方:“公款吃喝入刑”未必能达到应有效果+ K: h2 F6 M9 S# e! {
6 K$ a3 D* W; J% L0 g( G% Q& t8 K; b “公款吃喝入刑”如何操作?公款吃喝多少是浪费,其入罪的界定标准是多少?如何取证?这些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记者发现,反对的声音也大多来源于此。0 ~' E( {, d" r0 R3 O
/ j; j3 S& |& b1 u 全国政协委员王俊峰指出,中国是传统的人情社会,若是矫枉过正,可能会带来负面效果。9 J) X# H6 \( c: L; Q
( Y9 ?" a+ m a2 }& H+ } “入刑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定罪的性质、标准都要仔细研究,不是说入刑就入刑的。”全国政协委员陈世强说,目前“入刑”的时机还不成熟,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用有效的制度来遏制公款旅游、吃喝等行为。) S# q0 W( y: `! _9 I0 X
. g. N& X" @( q1 b+ I" h. j; L 两会上的这些观点在一些专家和学者那里也得到了印证。! R# Q0 i* q! w, u/ v: Y
3 o% P0 W% p; \/ f1 U9 e& d
“公款吃喝吃多了会造成浪费,把此当做犯罪来处理,就把犯罪的范围搞得太宽了。”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刑法研究所所长李希慧对记者说,刑法不是可以随便用的,因为它剥夺人的自由、生命等。0 Z& L+ U% C/ m w
9 X" `4 L3 T. i$ T0 C" o+ H* A “我们不是一个刑法国家,什么东西都要用刑法来管,这显然不合适。”李希慧表示,治理公款吃喝可以采取教育整顿等其他方式来进行。
2 o1 k; }+ \) u8 |4 m5 T& t8 p
% N6 g; e5 a9 g6 M8 o$ u3 D “公款吃喝是一个不正之风的概念,也是一种不正之风的表现。用刑法来解决,看起来好像很严厉,但是未必能达到它应有的效果。”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告诉记者。
, f; c5 s* P7 ?' f3 d" E, I
9 R) @! }7 M) V B 公款吃喝有它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原因。“从历史渊源来看,我们是一个礼仪之邦,迎来送往、吃请送礼,我们比别的民族比别的国家要更讲究一些。尤其是从明朝朱元璋开始,由于官员俸禄大为降低,官员迎来送往大多表现为公款吃喝。一般新建王朝,由于亲眼所见旧王朝的贪污腐败,在其执政前期,大多数官员都比较廉洁。只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官员极低薪俸,却企图养廉,致使明王朝执政初期,官员就大范围腐败。尽管朱元璋严刑峻法,杀人如麻,但明王朝276年官员腐败的普遍程度,却是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中最高的。”李永忠表示,从现实原因来看,我国现在公职人员工资比较低,但是“灰色收入”却不低。为了比较体面地生活,官员可以利用公款相互宴请。“在国外,公务员的工资相对来说比较高,相互交往的宴请基本上是自掏腰包。因为吃的开销在他的工资结构里面占的比例很小,他对此并不在乎。而在中国,当官员的工资收入不足以迎来送往的时候,他肯定要用公款。因此,上世纪80年代一些官员中就有‘不能当个万元户,也要吃他个万元肚’的说法。”李永忠说。# I- _% O: }6 X6 ^
* Y4 {. M( l4 @5 p “醉驾入刑效果不错,但这个方法未必适用于公款吃喝。”李永忠表示,所谓“纪律管不了规律”已被事实证明,“刑律管不了规律”也同样被事实所证明。从目前来看,公款吃喝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事情,但醉驾的人却并不多。“前些年中央规定了‘四菜一汤’的公务招待标准,具体到如此地步都没有刹住公款吃喝风,现在想用‘入刑’一下子解决了,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公款吃喝绝非入刑就能解决。”李永忠说。- b0 c6 P; _- Q7 l5 P
- t \! y/ [% m& c2 u( }8 ^, S
“要不要入刑是要经过严格评估的。”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犯罪控制与预防研究所所长狄小华认为,目前我们对公款的管理手段很落后,世界上一些国家花纳税人的一分钱都要经过预算,而我们在这方面缺乏大量前置规范。
) Q3 q* S" j: l; h! L
8 q* f. p7 Q; Y6 c% n4 c% P “公款吃喝入刑后如何执行?由谁来执行?一旦涉及这些具体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公款吃喝入刑的可操作性不强。”狄小华认为,既没有前置的规范又没有后续的规定,公款吃喝直接入刑就显得比较草率。他表示,刑法资源有限,我们不能把现实问题无穷地犯罪化,由其他的手段可以解决的问题不主张用刑法来解决。4 T$ h3 \& X( d( w; t7 J+ C# f
共识:纳入预算公开透明强化监督精兵简政
+ ?- b( m! x- J' ]- C9 v. W, p
' p5 l3 p. L8 t8 R 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刹住公款吃喝风?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各自支招。, P% M1 Y' L8 c8 V; m5 I" i
' p1 y6 a4 \5 { S: F2 d
全国政协委员、新华社原社长田聪明在全国政协中共界别讨论会上提出,要取消预算外资金。他认为,公款消费控制不住,关键是没控制预算外资金。“钱要花,但必须有预算,进入预算就是透明的。这样才能形成监督。”
/ u5 I$ x. ]" M5 W: V/ @5 o4 a) Q' u5 u$ g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直言,公款吃喝的费用都是通过做假账解决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表示,政府部门中很大一部分“三公”消费不通过机关财务走账,而由下属事业单位来承担。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认为,即便这些事业单位和下属公司也纳入预算,仍能通过做假账以逃避监督。中科院院士郑兰荪等30多名科技界全国政协委员则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审计部门对相关费用加以严格审核,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切实落实有关规定。, a3 f& R e6 j* l$ [% u
. T- p2 T5 h7 x7 `
李卫华委员主张推行信息公开,规范公款接待行为,解决那种“公款接待成个筐,什么费用都可往里装”的现状。他建议,定期公布“三公”消费等经费预算、决算,超预算公款消费就是违法,建立健全财务审批程序和会签制度,严格执行接待标准,超标治理。李卫华还主张实行“公款吃请公示制”,让公务接待费用和费用报销环节透明,接受检验和监督。
, |- B% c0 u+ T e; w
$ u0 u, y3 u6 M7 V+ w n 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提出,要加强对腐败行为的前瞻性研究,在制度设计上避免出现“上有对策、下有对策”;要通过严控严查和有效监督,打造廉洁高效、百姓信赖的政府。
" c0 z8 `7 `" ]) U2 u' b! S3 r( f' K* D$ Y1 N1 B( {$ s! a& | D
代表委员的建议得到了会外专家学者支持。8 _; _# ]5 a- ^+ y9 X& e
1 |! [# h. `) a3 A& {0 x8 \/ k5 g
很多受访专家都表示,治理公款吃喝要从财政收入预算的细化、加强审计、政府精兵简政等方面入手,但源头治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4 i& F% k# y2 S; _+ s* X" M2 E
! B; V) N: h9 ]& P7 D Y “当前我们要做的,是落实好相关规定,财务人员把住关,监督机制要跟上,审计要严格。”林喆认为,根治“三公”顽疾,必须用“阳光制度”,即将公款消费的审计情况完全公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大家来评议一下这些消费有无必要。总之,只有动真格,才能收实效。
6 s. T- l/ g4 E# o5 N! G# v' p/ ^: z! l1 l6 S: w- k/ C
“只要公开,就是进步,就有希望。”狄小华认为,“公款吃喝的问题每次两会都有公众关注,说明大家对这种现象都是深恶痛绝的,这是共识。这个共识可以促进我们从不同的层面去看这个行为,来检讨这个行为,最终从根本上切除这个毒瘤。”
- B, E* B4 g( _7 ~
+ d# ]! P+ C- h3 }2 | 李永忠认为:“多年治理公款吃喝,效果不显,失之于注重治标,而没有以治本为主。根治公款吃喝,关键有三:一是先将公款吃喝公开化、透明化,杜绝暗箱操作,禁止做假账,违反者,主要领导一律先免职后处分;二是加强审计和监督,用严格的他律去巩固自律的成果;三是精兵简政,把比较臃肿的公务员队伍减下来,提高公务员工资。同时,规范公务接待,逐步使职务消费货币化,减少隐性开支,提高显性收入。”0 R/ d4 f6 N9 f! q
* W1 B8 D/ |; I# L" l% T
在谈及取消预算外资金和精兵简政思路时,叶青代表表示,此两点具有方向性意义。根据财政部的消息,预算外资金未来两年内将被取消,其间或许会暂留尾巴,但最终相信还是会取消。而事业单位改革是未来要解决的问题。事业单位部分转为行政单位,部分全面推向市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报不了的都扔给事业单位”的现象发生。(高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