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毕业论文资料搜集的范围$ Q$ M, L3 a% ^" u
& U! q9 o" n _0 S6 U5 e6 y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详尽地占有资料,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论文写成,可能要搜集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资料。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无从着手,观点无法成立,论文不可能形成。所以,详尽地占有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的另一项极重要的工作。
# i9 m1 x1 a( e3 t- l+ }9 j
1 P" y5 [. {9 ^; g/ s' C毕业论文写作之前,至少应当占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材料:. R) T& ?% v/ V! a9 D, @
9 b. p l- \- z/ e% z& W# U第一,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譬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还包括自己在亲自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没有这些资料,撰写的毕业论文就只能成为毫无实际价值的空谈。对第一手资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 l# o. p, n" B, f
& A0 n7 Z, l* R# F
第二,他人的研究成果。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撰写毕业论文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他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毕业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 {9 r( m4 p4 h+ }: E
; e" Z" b4 e7 h: n3 c* O
第三,边缘学科的材料。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人类的知识体系·呈现出大分化大融合的状态,传统学科的鸿沟分界逐渐被打破了,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努力掌握边缘学科的材料,对于所要进行的学科研究,课题研究大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研究的视野更开阔,分析的方法更多样。譬如研究经济学的有关课题,就必须用上管理学、社会学1JL、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大量研究工作的实践表明,不懂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不掌握一些边缘学科的材料,知识面和思路狭窄是很难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
m' ?3 c# w) W! [; Q- `% k( U9 g! t4 t7 i5 N, ^! H/ x+ ?& n
第四,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等。名人的论述极具权威性,对准确有力地阐述论点大有益处。至于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又能反映出现实工作中面临的多种问题,因此,研究一切现实问题都必须占有和清楚这方面的材料,否则会出现与党的方针、政策不一致的言论,使论文出现很大的缺陷。
# Z2 @* P+ }& ]1 y9 V
$ g# G+ y0 t5 l4 N9 {7 J) f) G第五,背景材料。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这有助于开阔思路,全面研究、提高论文的质量。例如,要研究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不能只研究他的著作,还应该大力搜集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材料,从而取得深入的研究成果。
# c, m+ `* Q% Q' `0 \% C3 e6 m3 B* J6 \! ?
二、资料搜集和分类的方法
9 ~1 }5 Y2 O# i0 K1 j! c9 Q
( a6 ]- l ]( V0 s4 L8 H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方法:
/ ?# _5 D( q) M4 \" \ I! f( P5 w4 G, I# i" C+ O' D! V' h
第一,做卡片。使用卡片搜集资料,易于分类、易于保存、易于查找,并且可分可合,可随时另行组合。卡片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到文化用品商店去购买。一个问题通常写在一张卡片上,内容太多时也可以写在几张卡片上,当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不要做卡片,可根据各人习惯,不必有死板规定。
$ ` L& m- Z) v+ ?
/ z6 F% d2 }' G" b2 i, J第二,做笔记。做笔记这是任何一个毕业论文撰写者都必要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书报杂志时,搞调查研究时,要随身带笔和纸,随时记下所需资料的内容,或有关的感想体会,理论观点等。在做笔记时,最好空出纸面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供写对有关摘录内容的理解、评价和体会。
2 ~" `% p; X* u
3 V+ x& }0 q6 p; p4 w3 l第三,剪贴报刊。将有用的资料从报纸、刊物上剪下来,或用复印机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把应剪贴的资料分类贴在笔记本、活页纸或卡片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节省沙写的时间。
. W: q: C) @; X- r3 f% u2 v' c
" `1 K D+ z* h' p- a: z2 H& o无论是用卡片收集资料,还是摘录资料,还是剪贴资料,都必须注明出处。如果是著作,则要注明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如果是报纸,则要注明作者、篇名、版次、报纸名称、发行年月日;如果是杂志,则要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称、卷(期)号、页码等,以便附录在毕业论文的后面。. [: ^; c& I/ u# x' M6 \, I4 X
/ F( w6 ~/ ?' D2 k* I9 g
对收集来的资料不要随手一放,置之不理,要认真阅读,仔细加以分类,进行研究。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两种:
5 P* `0 f6 n# a/ ~% Q0 K1 q% ^. J. Q
第一种,主题分类法。按照一定的观点把资料编成组,这“一定的观点”,可以是综合而成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拟定的观点。
- i) d5 v! h) p6 J2 k
: }$ R! \9 r% N. y( ]* y0 C例如,为研究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作者拟定了自己的四个观点: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客观环境;二是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三是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四是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并按这四个观点对资料加以分类,这样可以加深对资料的认识,进一步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8 D& A6 m d( {) k, Q
$ u1 G* X% @& y) ~5 N. L9 g第二种,项目分类法。即按照一定的属性,把收集的资料
: k" W+ y! |3 X5 H3 H! s) m
8 z0 j& @( W4 [分项归类。下面介绍一下辽宁大学的王连山同志列的项目分类:
2 ?. c U, @3 x% e( K$ G, _
; H. d4 U9 c% R$ |8 K$ \4 W+ n( p0 }0 ~+ e7 ?; o
--------------------------------------------------------------------------------$ V E/ n; k+ J: L# W
1.经典作家、名人言论
0 X# L0 g+ M! { M7 j2.概念 , s( {; ~5 G: O3 W; z
理论类项目 3.科学的定义、定理、公式、法规
# k8 d1 B+ ?! I" H3 }/ B4 e9 Z5 ^/ E4.一般公理、常识、成语、谚语、密句、名言 ) k% |; @1 ~' H/ E$ M# `
5.资料作者本人的观点 2 J8 c& I. R5 W6 K1 s
9 k5 k- h" ]" [6 A! l
--------------------------------------------------------------------------------# J7 N( u, m y2 d
1.个别事例,包括资料作者所引用的古今中外的事实、人物活动、言论、诗词等
8 ~6 a, b7 V4 M- H5 U& q事实类项目 2.各种统计数字、图表
& _+ S& [& `. e1 m2 [3.资料作者的片断论述
+ l2 X% H' f0 H# R. T" [: O) y* M+ A) g1 t/ G/ l, z+ Q a
--------------------------------------------------------------------------------
/ a9 b3 U" P B1.本人随时记下的感想
+ k, _8 U4 Q) N) {2.观察所得
# z8 o* h4 A8 m8 l# \, e随想类项目
" ^$ v9 I+ c6 t, a, H" ~6 \( S3.调查所得 # b* g2 O& v E( q7 L- P
4.零星的文字记录 , s# M' C6 O1 |) K& `3 d4 Q
' A6 n$ v- z- l" C--------------------------------------------------------------------------------# W5 F, W) S4 B6 T' R
/ z1 u$ F0 ~; Y( V7 F" H* @$ M
三、对搜集到资料的整理/ x7 j Y! o/ J' _4 T, ^
1 c8 e0 o% o( ?" `
对搜集到的资料如何进行整理呢?资料的整理过程实质上是资料的辨析过程,这里有几方面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7 h# ]4 s- c( c: ]# G& u# A5 O, ^: b* N; O9 ]. b3 ?
一是辨析资料的适用性。选择资料的依据,只能是作者所要阐明的中心论点。什么资料可用,什么资料不能用,都要根据这个中心论点决定。毕业论文的中心论点一经确定之后,它就是统帅一切的东西,资料必须服从于中心论点的统帅。不能把一些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的资料搬来作牵强附会的解释,也不能将所有资料统统塞进文章里,搞得文章臃肿庞杂,中心反而不突出,扩大了篇幅。比如《“城市更新”与园林绿化关系的几个问题》一文,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有关园林绿化的资料,却没有搜集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关系的资料,这些不适用的资料塞入论文之中,导致论文中心被冲淡,降低了论文质量。
5 E- m* C1 S/ R! }4 H
0 j4 s: `6 J6 A8 v% G" w; `4 [* z二是辨析资料的全面性。如果材料不全面,缺少了某一方面的材料,论文的论述也往往不圆满、不全面,会出现偏颇、漏洞,或由于证据不足难以自圆其说。以《浅论厂长负责制与职工民主管理》一文为例,由于作者只搜集了两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资料,没有搜集两者存在矛盾的资料,结果文章只做了一半,如何处理好两者矛盾这一重要方面被疏漏了,大大影响了论文的质量。6 k1 z& v- x! ~
1 o9 k" T+ _ C6 N$ W& v
三是辨析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真实与否直接关系着论文的成败。只有从真实可靠的资料中才能引出科学的结论,在这方面要注意:其一,要尊重客观实际,避免先入为主的思想,选择资料不能夹杂个人的好恶与偏见,不能歪曲资料本来的客观性;其二,选择资料要有根有据,采用的第一手资料要有来历,选取的第二手资料一定要与原始文献认真核对,以求得最大的准确性;其三,对资料来源要加以辨别,弄清原作者的政治态度、生活背景、写作意图,并加以客观的分析评价,社会科学方面的资料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 t) I0 x+ `9 f$ T1 K) `
" b& d* W) L+ d9 I四是辨析资料是否新颖。所谓新颖的资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前所未有,近期才出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发现、新方向。比如《股份合作制经济几议》一文的作者,选取了当时中国大地上新出现的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中的新动向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指某种事物虽早已存在,但人们尚未发现其价值,这同样是新颖的资料。比如《试论人口与经济的循环》一文中,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早已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这也是客观事实,这两种循环会带来两种根本不同的后果,而这以前人们几乎没有认识。现在以两种循环的资料来揭示两种循环的后果,从而阐明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不失为一种新颖的资料。所以,所谓新颖,不仅仅对资料产生的时间有所要求(不能太陈旧),更重要的是要从普遍常见的资料中发掘别人尚未利用的东西。
! M: d1 e, |2 n9 R; [+ R# u6 N- X* I4 i8 T/ g# @2 H
五是辨析资料的典型性。所谓资料的典型性就是指这种材料对于它所证实的理性认识来说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恩格斯的《论权威》,选择了纺纱厂、铁路、航海三个例子作为论据。第一个论据阐述得最详细,第二个论据比较概括,第三个论据只是轻轻一笔。他没有用更多的阐述,就把问题说明了:“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须的。”材料不多,却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产生这样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材料选得十分精悍典型。 |